当前位置: 首页 >> 本院动态 >> 正文

我院上半年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发布者:超级管理员 [发表时间]:2011-06-21 [来源]:广州发展研究院 [浏览次数]:

今年上半年是我院“迎评估、保基地”的关键时期。在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院针对过去评估失利的薄弱环节进行加固补强,在课题申报、标志性成果、学术交流以及决策研究等方面都取得明显的进展。

(一)课题申报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已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广州市社科规划课题和委托课题3项。

年初,我院确定今年为“基地救亡年”,强调要树立“危机意识”和“决胜意识”,布置了全员课题申报、发表论著和学开展术交流的任务,并出台了相应的奖励措施,目前已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今年5月,我院涂成林院长申报的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综合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同时获得立项的还有谢建社副院长申报的《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占全校8个立项项目的四分之一。此外,我院特聘研究员皮家胜教授申报的《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住宅问题研究》、董世明教授申报的《中共党内干部监督机制的历史演变研究》、杨勇华副教授申报的《演化经济学视角下的技术创新机制与政策研究》均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这对我院今年底基地“亮红灯”再评估过关,将是重大利好消息。

此外,我院科研人员还获得广州市社科规划课题和委托课题3项,分别是:谢建社副院长申报的《创新社会管理与服务农民工的广州模式研究》获得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立项;涂成林院长申报的世界文化名城背景下的文化安全研究----以广州为例》获得市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立项;魏伟新副院长的《荔湾区“十三行文化主题街区”的工作方案》获得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委托项目立项。此外,我院特聘研究员周利敏副教授申报的《制度堕距与制度创新:转型时期"新贫群体"社会救助的困境及出路-——基于广州地区的实证研究》和杨勇华副教授申报的《基于演化理论的技术创新政策研究——兼论广州创新型城市建设》也获得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此外,我院谢建社副院长申报的《广州农民工子女升学问题研究》获得市教育规划课题立项。

(二)科研成果呈现一定的规模。《文库》出版学术专著两部,《广州蓝皮书系列》已出版5卷,发表权威期刊论文1篇,核心期刊论文3篇。

今年初,我院决定编纂出版“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文库”,作为基地评估的标志性成果的集散地。目前该文库已出版涂成林院长等撰写的《自主创新的制度安排》(中央编译出版社)和魏伟新副院长等主编的《广州青少年成长教育研究》(研究出版社)两部著作;还有《中国社会工作创新与管理—社会工作的理论与个案分析》等3部著作正在定稿审稿阶段,另有5-7部著作正在策划筹备中,计划年内《文库》数量达到10-12本。除《文库》外,我院主持的《广州蓝皮书系列》已推出了广州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城市建设等5种蓝皮书,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受到媒体的广泛报道。

上半年,我院科研人员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0篇(包括核心以上3篇)、调研报告12篇。其中,我院院长涂成林研究员在《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权威期刊)2011年第3期发表论文《网络舆情的形成途径及应急处理机制研究——兼评广州番禺垃圾焚烧发电厂舆情事件的处理》;我院副院长谢建社教授先后在《教育导刋》(中文核心、CSSCI期刊)2011年第1期发表论文《社会转型视野中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升学难题探解》、在《中国人口科学》(中文核心、CSSCI期刊)2011年第1期发表论文《流动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据悉,今年下半年,我院科研人员还有一批论文陆续发表。

我院科研人员还根据各自的专业方向,积极参与省市有关部门举办的征文建言活动,并屡屡受到好评。其中,我院院长涂成林研究员撰写的《把脉“十二五”规划三大“命穴”》荣获省外宣办组织的“我为广东‘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网上征文优秀奖第一名;姚华松博士撰写的《对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的几点看法》获得“广东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征文”优秀建议奖;姚华松博士撰写的《对广东妇女儿童规划的若干建议》获得“广东妇女儿童‘十二五’规划征文”一等奖。

(三)学术交流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已举办9次学术活动,其中国际学者讲座6人次;我院人员参与学术活动10余次。

上半年,我院举办的学术讲座活动主要有:与商学院共同邀请台湾政治大学经济学教授陈树衡博士作“十二五规划中的人文学科建设”学术报告(4月1日);邀请中国社会学学会秘书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教授做“当前社会学研究热点问题”学术报告(4月12日);邀请意大利社会学家Devi Sacchetto教授在桂花岗校区做“意大利工会与劳工权益保护”的学术讲座(5月21日);邀请香港天大研究院研究员杨军博士做“中国智库的现状与未来”(5月31日);与公管学院联合邀请中国社会学会会长郑杭生教授作“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一个社会学的视角”的学术报告(6月3日);邀请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广州博士科技创新研究会会长彭澎博士作 “如何做好决策咨询课题”的讲座(6月14日);邀请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副所长王卓祺教授做“贫富差距的观感与社会管治——香港的经验”的学术报告(6月22日);与广州证券公司联合举办“美国资本市场研讨会”,并邀请美国PFM基金管理公司首席财务官李粤先生做“金融工具估值及相关介绍”的学术报告(6月23日);邀请悉尼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冯崇义教授做“西方视野中的中国模式”的学术报告(6月28日)。今年下半年,我院还将举办系列学术讲座。

我院科研人员还积极参与各类学术活动和社会活动:涂成林院长作为主讲和点评嘉宾参与了两届“珠江博士论坛”,还应邀参加了市委政研室举办的“建立广州决策咨询智库的联动机制”座谈会、荔湾区政府“十三行文化主题公园”座谈会以及大洋网“民意圆桌会”关于垃圾分类与垃圾焚烧的主题讨论;谢建社副院长参与了广州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办公室主持的“广州市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终期评估检查工作”;魏伟新副院长应香港方面邀请参加“十二五规划对香港的影响”高级研讨会、市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公交优先发展”研讨会和市政府有关部门“改革开放经验总结”座谈会;姚华松博士应邀参加“实施《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建设幸福广东”座谈会、“广东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10~2020年)”座谈会、“2011横琴发展论坛”以及2011年中国人文地理学术年会。这些活动有效地提升了我院在社会上的影响。

(四)整合院外资源取得初步成效。年初已组建第三届学术委员会,聘请校内特聘研究员51人,校外特聘研究员近20人。

上半年,我院第三届学术委员会顺利换届。由广东省社科联主席田丰研究员、广州市委政研室主任卢一先副秘书长、广东省社科院副院长刘小敏研究员、广州市社科院党组书记李江涛研究员、广州市政府研究室主任李兆宏副秘书长、我校社科处处长张其学教授、我院院长涂成林研究员、广州市社科联主席顾涧清编审、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院院长蔡禾教授组成我院第三届学术委员会,集合了广州地区社科界的精英代表。经本届学术委员协商,还推选李江涛、田丰、顾涧清分别担任2011年、2012年、2013年主席。我校徐俊忠副校长主持了本届学术委员会的聘任仪式,易佐永书记亲自向各位委员颁发了聘书。

上半年,为整合学校内部的广州研究资源,构建我校“大广州研究”的格局,经请示主管校领导同意,我院从我校公共管理学院、人文学院、旅游学院、法学院、旅游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社科部及校机关处室聘请了胡潇、刘晓明、谢如鹤、董世明、肖星、刘松萍、皮家胜、陈喜强、哈迎飞、杨勇华、周利敏等51位具有广州研究经验的学者专家担任我院特聘研究员。

此外,为利用好校外研究资源,充实我院研究力量,我院根据“不求所在、但求所用”、“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面向校外选聘了一批学者专家和其他社会知名人士作为我院特聘研究员。他们是:王拥军(“南方民间智库”发起人之一)、杨军(香港天大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王卓祺(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冯崇义(悉尼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黄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周林生(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梁加宁(广州市科技与信息化局计划处处长)、杨健(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博士)、彭澎(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潘文波(广州光亚展览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博士)、徐维(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后勤中心主任)、蓝云(广东奥一网首席内容官)等。由于这些专家长期处于社会实践第一线,对社会热点问题非常敏感,不仅积极向我院提供课题研究建议,而且还参与我院决策咨询报告的撰写(如今年《决策内参》第一期),在相互切磋交流中,我院科研人员也感到收获很大,进步很快。

(五)标志性成果初现端倪,“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文库”、“广州蓝皮书系列”及“决策内参”等形成品牌效应。

我院作为广州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窗口单位,应坚持为地方政府决策服务这个主战场,提供高质量的决策研究成果,但也要坚持基础理论研究,着力推动学科建设,为决策研究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我院确定标志性成果,既要体现理论研究的功底和学科建设的能力,也要特别强调为地方政府服务的目标和服务产品的质量。

基于这种考虑,我院在遴选标志性成果时,一方面重视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学术交流与学术成果等,这方面主要表现为:国家和省市社科规划课题、权威期刊论文和《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文库》、高密度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活动等;另一方面也重视应用对策研究、横向课题研究、决策咨询报告和政府沟通平台等,这方面主要表现为《决策内参》、《广州蓝皮书系列》和系列横向委托课题等。根据这个原则,我院初步确立了三类标志性研究成果:

一是《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文库》。我院计划年内新出、重印10-12种,形成一定的规模;而且该《文库》里还套着3-4套丛书,这样,我们既可以将整个《文库》作为一件标志性成果来展示,也可以将《文库》里的丛书作为单独的标志性成果来展示。

二是《广州蓝皮书系列》。经过多方共同努力,《广州蓝皮书系列》目前已陆续出版了《2011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1年中国广州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11)》、《中国广州科技发展报告(2011)》、《中国广州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1)》等5卷,既是广州大学科研人员研究广州发展问题的成果汇集,也是广州大学服务地方政府决策的重要平台。各媒体对广州蓝皮书系列争相报道,有效地提高了我校我院的显示度和影响力。

三是《决策内参》系列。去年7月以来,我院决定创办《决策内参》作为向省市领导反映我院决策咨询成果的通道,取得较好的成效。2010年下半年,我院向省市领导递交了8份《决策内参》,有7份获得省市领导批示,4份纳入政府工作预案。今年,校领导为我院解决了报送文号,递交成果更加方便。最近,我院报送的三份对策建议均获得省市领导重要批示,批示率达到100%,相关政府部门还就我院建议进行反馈沟通,产生了良好的决策参考效应。根据计划,我院今年将推出12份对策研究报告,力争形成标志性成果的又一品牌。

(六)媒体对我院的关注度提高,研究成果得到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的认可,有效地提升我院及我校的知名度。

近一年来,我院通过《决策内参》向省市政府部门递交我院科研人员通过调查研究撰写的对策报告,几乎都获得省市领导的批示,特别是今年我院提交的三份决策报告,选题准确及时,对策具体翔实,均获得省市领导的重要批示,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省市领导和政府有关部门对我院和广州大学的了解和关注,也提升了我院在决策咨询领域的影响力。去年底,广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召开“决策咨询工作会议”,与会11个单位中,我院是唯一一个受邀请的二级单位。

其次,我院科研人员还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和发布研究成果的方式,获得媒体的关注与报道。我院涂成林院长、谢建社副院长、魏伟新副院长以及姚华松博士经常参加各种论坛、征文活动,他们的观点受到媒体的追捧和报道,有效地提高了我院的知名度。特别是我院主持编辑的“广州蓝皮书系列”出版后,本地主流媒体和全国各大知名网站都进行了系列的、海量的跟踪报道,较大地提高了我院和我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

今年以来,我院举办了一系列的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一批专家学者来院举办讲座,聘请了一批有影响的校内外专家担任特聘研究员,既交流了学术,提升了我院科研人员素质,也扩大了我院的社会影响。我院今年来的一系列举动,受到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甚至国际上的关注。比如市交委、市交警支队邀请我院专家开座谈会,专题对接和研究缓解广州交通问题的对策措施;市委宣传部继去年邀请我院专家主持系列课题研究之外,今年又持续向我院委托研究社会文化类研究课题;我院主持的蓝皮书在新闻媒体报道后还引起国外的注意,德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寇文刚副总领事还专程来访我院,了解我院专家在社会问题方面的研究成果。

(七)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目前,我院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科研人才严重不足,学科领军人物缺乏,形不成科研团队,也难以凝聚研究方向;标志性成果还不够,有待进一步确定和认真打磨;广开渠道,多方努力,继续构建与地方合作的可持续的科研平台。

下半年是我院“迎评估”的关键时期,我院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其一,一心一意做好年底评估准备工作,要求科研人员完成年初确定的“保基地”科研任务;其二,继续物色和引进科研人才,努力形成科研团队,形成专业研究方向;其三,做好我院资料室、办公场所等方面的硬件建设,为年底的评估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