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本院动态 >> 正文

广州蓝皮书:慢行交通系统建设有利于畅通交通微循环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2-09-09 [来源]:广州交通电台 [浏览次数]:

日前,《广州蓝皮书:2022年中国广州社会发展分析与展望》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由广州大学、广东省区域发展蓝皮书研究会联合编写。本书共有总报告、社会治理、民生保障、城市服务、社会调查和专题研究六个部分,收录了多位作者对2021年中国广州社会发展的分析与2022年展望。


其中,广州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受到关注,如何畅通交通微循环,成为提高城市通行效率的关键。根据百度地图《2020年度中国城市交通报告》,在2020年度中国城市交通拥堵排行榜上,广州位列第六,通勤高峰拥堵指数1.887、通勤高峰实际速度29.84km/h,环比2019年度排名没有变化。据《2021年Q3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2021年三季度全国汽车保有量超300万辆的城市中广州得分最低;具体到“常发拥堵路段里程比”的指标,2021年三季度广州市排名全国最高,市内常发拥堵路段排名第一的是金沙洲路(由西向东),工作日累计拥堵时长200小时,相当于平均每日严重拥堵3.03小时。据《广州交通运输月报》,2021年广州中心城区城市道路工作日平均速度为30.97km/h,交通拥堵指数为6.20,处于“中度拥堵”等级。

城市交通微循环主要由支路、窄巷、小街、便道等构成区域交通微循环网络,具有更高的路网密度和更长的道路总长。城市交通微循环网络能够分担主路上的交通流量,缓解主要道路交通压力,缩短行程时间,是城市道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规划城市交通微循环支路网络对于缓解城市干道上的交通紧张、提高道路使用效率、形成合理路网结构形态具有重要意义。而慢行交通作为一种使用便捷、节能环保的绿色出行方式,更对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有着巨大的作用。


广州市统计局2021年通过万户居民调查网,对广州市11区2257位居民(其中1592位在业人员)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广州在业市民单程平均通勤时耗为32.1分钟,其中33.5%的在业市民通勤时耗在15分钟内,其中选择公共交通、打车、开车出行是这部分短距离通勤市民的主要出行方式,为65.8%。将市民的拥堵感受与短距离出行方式结合起来看,经常使用私家车/出租车/网约车短距离出行的市民,认为居住小区周边道路存在“较严重拥堵”的比例最高(50.8%);而使用自行车/共享单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短距离出行的市民,认为居住小区周边道路存在“较严重拥堵”的比例则不足四成;使用自行车/共享单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出行,是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主要构成成分。所谓慢行交通系统指的是以步行、自行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引导居民采用“步行/骑行+公交”的出行方式来缓解交通拥堵现状。通过上述调查结果可见,发展慢行交通系统有助于缓解居住小区周边道路的交通拥堵状况,畅通交通微循环。


调查对目前慢行交通系统现状分析发现,路权冲突和慢行交通系统配套不完善是主要问题,因道路空间无法保障,市民的骑行需求与非机动车道不足产生冲突,导致非机动车、机动车、行人争道,进而影响道路畅通。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完善慢行交通系统,需以提升慢行交通系统管理智能化水平为抓手,持续加强慢行交通系统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大移动交通监测系统和设备的配备,并利用大数据信息采集,建设区域级交通信息分析及处理中枢,打造智能化慢行交通系统综合出行平台,提升一体化智慧慢行出行服务水平,畅通交通微循环,为建设交通强市奠定强有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