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本院动态 >> 正文

南沙关键词|创新模式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南沙如何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

发布者:梁施婷 [发表时间]:2022-06-1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次数]: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梁施婷 广州报道  6月14日,国务院发布的《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简称《南沙方案》)指出,南沙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其中将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南沙方案》还强调要创新合作模式,包括将探索采取法定机构或聘任制等方式,积极引进港澳专业人士、国际化人才参与南沙建设和管理;支持港澳积极参与南沙开发建设,优先导入符合本方案产业导向的港澳项目;建立由政府、行业协会商会、智库机构、专家学者等代表共同参与的发展咨询委员会,为南沙建设提供咨询建议。

此前,南沙已经与香港建立了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的合作模式。这对促进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起到什么作用?广州大学教授、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南沙)改革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涂成林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各领域港澳专业人才参与咨委会,可以直接参与规则衔接机制的设计与构建,确保了规则衔接的实操性与有效性;此外,咨委会通过双组长制、港澳合作促进中心等制度设计,确保了规则衔接与合作机制的沟通顺畅性和运作的高效性。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南沙方案》提出,南沙将探索试行商事登记确认制,开展市场准入和监管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加快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

南沙是在国内率先探索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试点的自贸试验区,将企业设立登记的行为性质从行政许可改为行政确认,进一步降低了企业落地的门槛。在2021年度,南沙贸易便利化指数位居全国54个自贸试验(片)区第一,综合创新指数排名第三。

利用数字化手段将是南沙未来进一步建设高水平营商环境重要途径。

《南沙方案》指出,南沙将加快建设“数字政府”,完善“互联网+”审批体系,推进政务服务“即刻办+零跑动”。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搭建一站式民商事纠纷解决系统平台,促进诉讼与仲裁、调解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方式信息互通、有机衔接。

今年以来,南沙也着手推进制度标准更加开放。5月7日,《南沙区高水平推进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出台,明确南沙将紧紧围绕国际合作战略平台建设目标,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建设全球溯源中心,构建南沙进口示范区便利监管的数字治理模式,不断提高要素市场配置效率,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

开放准入也是营商环境的重要部分,《南沙方案》提出,研究进一步降低香港专业服务业在内地提供服务的准入门槛。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港澳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袁持平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服务业合作是深化改革和全面开放的重要抓手。

以金融业为例,《南沙方案》提出,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投资者依法申请设立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南沙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设立;支持南沙在跨境机动车保险、跨境商业医疗保险等方面先行先试,促进粤港澳三地保险市场融合发展。

此外,配合产业开放,《南沙方案》也提出创新人才政策体系,采取法定机构或聘任等形式,积极引进港澳专业人士、国际化 人才参与南沙的建设和管理。

以会计师为例,《南沙方案》明确,南沙将允许不具有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港澳会计专业人士,根据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协议,成为从事特定业务或执行某些管理职能的合伙人。

袁持平表示,服务业的开放方便了港澳以及国际的专业人士进入内地寻找服务对象。同时,服务业也与制造业紧密关联,例如知识产权、法律能够助力高新科技的发展,“服务业开放也是为我们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契机”。

从区位上看,南沙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也是广东省最大的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合作的腹地更广。“南沙如果能把东岸和西岸连起来成为大湾区资源配置中心,南沙的位置将不可替代。”袁持平说。

多层次推进粤港澳合作

《南沙方案》针对粤港澳合作模式也提出诸多创新。例如,支持港澳积极参与南沙开发建设,优先导入符合本方案产业导向的港澳项目。建立由政府、行业协会商会、智库机构、专家学者等代表共同参与的发展咨询委员会,为南沙建设提供咨询建议。

去年,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简称“咨委会”)与南沙区决策机关的共商机制正式确立。这是内地首个香港工商专业社团集聚平台,香港的商会、专业团体能直接参与其中。

涂成林认为,南沙的合作机制主要亮点是在运作方式上更市场化,在模式设计中更注重与国际接轨和国际人才资源利用,这与南沙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发展需求相适应,在深化与港澳规则对接、促进三地全面合作、促进港澳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发挥重要作用。

在南沙咨委会的合作模式下,粤港两地的共商有了不少尝试。目前,南沙咨委会共有9个专项工作组。其中,资讯科技和数据联通小组推动开通连接港科大清水湾校区与南沙资讯科技园的跨境科研专网,起草了促进粤港两地数据跨境流动的建议方案。

商贸合作小组联合举办线上营商环境推介会,向50多位外资企业家和外国驻港商协会代表推介南沙,推动南沙与香港贸易发展局签署“GoGBA港商服务站”合作备忘录。

涂成林认为,南沙咨委会作为社会层面的共商机制与智库平台,不仅与其他层面的协作共商机制不相矛盾,还可因其广泛性、灵活性、互补性而构建出一个独特的共商机制。南沙的建设必须发挥国家、省市和社会多个层面的积极性。

在2019年,南沙携手暨南大学率先打造全国首个常态化粤港澳规则对接平台,逐步建立起南沙与港澳各界常态化联系及调研走访机制,促进粤港澳三地政府、业界、智库的常态化、全方位深入交流活动,深入研究探讨规则衔接的政策诉求和解决路径。

不过,在受访专家看来,现有的机制仍有空白。

《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简称《蓝皮书》)指出,现有协调机构与治理体系的框架中,中央层面和各城市内部的协调机构都已建立,唯独缺少在中间工作层面,以政府为主导促进粤港澳协同发展的强有力协调机构。《蓝皮书》建议,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协调中心并选址南沙。

作为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协调中心的倡导者之一,涂成林认为,随着《南沙方案》的出台和南沙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层面,在南沙设立更高层级“粤港澳大湾区协调中心”的条件目前已更加成熟。

涂成林表示,未来,协调中心与南沙咨委会可在政府、民间等不同层面共同发挥促进粤港澳全面合作发展的功能,更有效地调动各方资源,与港澳共建管理建设新机制。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梁施婷 编辑:杜弘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