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本院动态 >> 正文

广州社会蓝皮书》:​广州“快递小哥”平均月入6316元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1-09-09 [来源]:信息时报 [浏览次数]: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成小珍 通讯员 粟华英)广州“快递小哥”月入平均多少?6316元。今日,记者从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发布的《广州蓝皮书:2021年中国广州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以下简称《广州社会蓝皮书》)中获悉,广州“快递小哥”的月收入水平相对较高,超4成“快递小哥”月收入在5000-8000元之间,月收入10000元以上的比例为16.1%。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发布《广州蓝皮书:2021年中国广州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信息时报 记者 成小珍 摄


“快递小哥”平均每天工作10.6个小时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平台经济在全球迅速兴起,为劳动力就业市场带来了一系列新职业、新工种和新岗位,“快递小哥”群体是其中一员。与“快递小哥”迅速增长的规模相比,“快递小哥”的社会适应状况却不容乐观,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社会参与少、社会认可度低等问题不断凸显,给“快递小哥”的社会适应带来了挑战。《广州社会蓝皮书》的子报告——《广州“快递小哥”社会适应现状与问题研究》,以广州市35岁以下“快递小哥”为研究对象,从职业、生活、人际交往、社会参与、心理等五个方面深入调研快递从业青年的社会适应状况。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座谈会等,了解这一群体的具体诉求以及行为态度。调查共获得有效样本423份,被调查者的平均年龄为27.85岁。

从调查结果来看,“快递小哥”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但工作强度也较大。调查发现,“快递小哥”月平均收入为6316元,高于广州市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属于中等收入人群。从收入等级来看,31.5%的人每月收入5000元以下,收入5000-8000元之间的占比41.1%,收入8001-10000元之间的占比11.3%,月收入10000元以上的比例为16.1%。

“多干多得,少干少得,不干不得”,在快递行业体现得淋漓尽致。“快递小哥”根据派单量来获得收入,工作强度高。分析发现,“快递小哥”平均每周工作6.2天,96.3%的人每周工作6天及以上,有“双休日”的比例不足3%。在每天工作时长方面,“快递小哥”平均每天工作10.6个小时,78.2%的人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30.7%的人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还有2.8%的人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

购买“五险一金”不到2成

《社会蓝皮书》指出,“快递小哥”的劳动保障权益有待加强。调查显示,7成左右的快递小哥跟用工单位签署了劳动合同,但其中61.5%与加盟网点公司签署,其权益保护的力度和有效性大打折扣。在“五险一金”的购买率方面,35.7%的“快递小哥”完全没有购买;购买了部分保险的占40.1%;“五险一金”全部购买了的只占19.6%。

在与快递行业关联较大的其他劳动权益方面,“快递小哥”的保障情况也不容乐观,如享受高温补贴的只占52.3%;超一半的“快递小哥”在台风、暴雨等恶劣条件下仍需送件,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近7成租房近2成住单位宿舍

在生活适应方面,“快递小哥”以租房居住为主,居住环境较差。调查发现,67.7%的“快递小哥”租房居住,19.4%的人住在单位宿舍,只有9.7%的快递小哥住在自家购买房。分析发现,住自家购买房的均为广州本地户籍的青年;租房居住的“快递小哥”中19%的人为本地户籍,81%的人为外地户籍;住在单位宿舍的均为外地户籍,其中33.3%的为外地城市户籍,66.7%的为外地农村户籍。访谈中,不少“快递小哥”表示,为了减少住房开支,租住的房屋基本位于城中村,居住条件较差。“我们对于住要求不高,每天工作那么长时间,也就是晚上回来睡一下。”

调查数据显示,“快递小哥”的闲暇生活以玩手机为主,70.9%的快递小哥闲暇时选择玩手机作为消遣方式;其次为睡觉,所占比例为67.7%;排第三的休闲方式为跟朋友聚餐,占比29.1%。可见广州“快递小哥”的闲暇生活较为单一,少与其他人一起开展娱乐活动。

交际圈窄,交往对象主要为同事、老乡。广州“快递小哥”每天派件量平均107件,每周工作6.2天,基本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工作。这种工作模式与工作强度,使得该群体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去参与常规的社交活动,而交际圈子主要就是同事与老乡。从快递小哥的交友意愿来看,38.7%的人非常愿意与本地居民交朋友,29.1%的人比较愿意和本地人交朋友,二者合计67.8%;不愿意与本地人交朋友的占比5.9%。可知,广州“快递小哥”与本地人交往的意愿较高,期待融入“本地圈”。

至于社会参与适应方面,总体呈现社区活动参与度低,对社区管理缺乏关注的特点。数据显示,“快递小哥”很少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77.4%的受访者没有参加过社区组织的任何活动,没时间参加,是一大主因。

建议

硬性规定为“快递小哥”购买双保险

“时间自由”“收入高”是新一代外来务工人员愿意加入“快递小哥”行业的主要原因。与传统农民工不同,以90后甚至00后为主力的新一代外来务工人员更在乎工作过程中的个人感受,他们向往自由,不愿意被束缚。《广州社会蓝皮书》指出,要促进“快递小哥”社会适应,就要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快递行业工作性质区别于传统行业,“快递小哥”的工作状态基本处在“在路上”,意外伤害是其在职场中最常遇到的问题。建议硬性规定各家快递企业为“快递小哥”购买人身安全意外险和工伤保险,实现“快递小哥”工伤、意外保险的全覆盖,提高其抗社会风险的能力。

针对“快递小哥”交际圈窄的问题,相关社区应主动作为,将其纳入社区服务计划中,及时摸查辖区内“快递小哥”的特点和需求。开展社区活动时选择利于“快递小哥”参加的活动形式与活动时间,增强快递小哥社区参与的积极性;同时通过社区活动,搭建起“快递小哥”与本地居民交流的桥梁,使其更快更好地融入本地社区。